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10年来,各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批基础性、开创性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自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作以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先后部署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必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这既展示了我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有利于激发各地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能够促进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型开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进行制度创新的高地。10年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截至目前,先后出台28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累计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促进了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此举有利于增强外资外贸发展韧性。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通过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支持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等,自贸试验区强化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韧性。同时,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构筑利用外资服务促进体系,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增强外资发展的韧性。
示范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设。通过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自贸试验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打造油气、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产业集群,推动高端优势产业集聚。凭借更加开放、自由、便利的营商环境,自贸试验区促进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逐渐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跟随者转变为参与者、引领者,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和质量,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为此,要继续转换观念,强化保障举措,力争制度创新有新突破,促进开放有新拓展。一是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贸易自由便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边境后”规则贯通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二是明确各自贸试验区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瞄准重点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支持各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三是赋予各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提升政策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在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制度等方面,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经济日报 魏浩
上一篇: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下一篇:深刻把握 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